一、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practice)  | 
  
  
   课程类别  | 
   公共必修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 
  
  
   课程代码  | 
   3301013  | 
   学 分  | 
   2  | 
  
  
   学 时  | 
   共32学时 其中讲授10学时,实践课时22  | 
  
  
   适用专业  | 
   22级和23级  | 
  
  
   课程主讲人  | 
   袁毓玲 文妙虹 胡海波 殷毅 刘富杰等  | 
  
 
二、课程简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明确指出,要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教学发挥对老员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作用,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互相成。实践课教学解决员工“知”“信”“行”的问题,使员工做到知行合一,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在2021年立项为校级一流本课课程。
三、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 
    课程目标  | 
   
   
    1.员工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 3.员工具有关注并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力  | 
    1.认知目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2.情感目标:培养员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激发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3.能力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老员工服务社会  | 
   
  
 
 
四、课程内容目标学时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分配  | 
  
  
   第一部分课堂实践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 2.思政微视频制作要求及技术 3.思政微视频成果展示及小结分析  | 
   
 
  了解 掌握 运用  | 
   4学时 
 
  | 
  
  
   第二部分校内实践 1.红色经典读书心得体会撰写要求及技巧 2.读书分享会及小结分析  | 
   掌握 运用  | 
   4学时  | 
  
  
   第三部分校外实践活动指导 1.校外实践开展形式及要求 2.校外实践安全教育及思政微电影制作3.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开展 4.社会调查报告撰写  | 
   掌握 运用  | 
   6学时  | 
  
  
   第四部分员工开展校外实践 1. 熟悉校外实践环境及工作要求 2. 实地调查与考察开展 3. 第一次工作问题的探讨分析 4.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分析 5. 第二次工作问题的探讨分析 6. 校外实践成果形成及反馈  | 
   运用  | 
   12学时  | 
  
  
   第五部分校外实践总结与成果汇编 1.思政微电影展示及总结分析 2.社会公益活动等展示及总结分析 3.社会调查报告展示及总结分析  | 
   运用  | 
   6  |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思政微视频制作要求及技术
(2)红色经典书籍读书心得体会撰写要求及技巧
(3)思政微电影制作及设计
(4)社会调查开展及社会调查报告撰写
(5)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开展
2、教学难点:
(1)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把控
(2)制定具体实践活动计划
(3)全程实践教学指导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指导与员工实践相结合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内实践占10% ,校内实践占20%,校外实践占70%
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后续课程:无